《守望先锋》联赛城市传奇 仰望纽约

2018-01-30 17:24:55 来源:游民星空[整理] 作者:守望先锋联赛 编辑:sniperrap 浏览:loading

  Excelsior,一种不断向上攀登进取的精神,对应着纽约标志性的城市天际线。

  交叉汇聚的队标,与纽约蓬勃的民族、艺术、文化大融汇环境吻合。

  九霄天擎队的战斗精神呼应着纽约市的英雄主义,超级英雄故事在虚拟和现实的纽约中不断上演。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上帝曾短暂地拥有过纽约的天际线,现在,祂已经永久地让位给了这座城市的居民真正仰望的某种存在。

  信仰比工业和财富先一步来到这片崭新的土地。那时候哈德逊河一片泥泞,英国移民者对新英格兰以西的很多地方还一无所知。在新世界的边界一片模糊的最初,人们都喜欢仰望天空。1689年,在一道道热切目光的注视下,87米高的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在曼哈顿下城区,百老汇和华尔街的交界处,以石砖垒砌的粗糙热忱拔地而起。随后300多年,其昭昭向上的尖顶宣示着圣灵的崇高圣洁,以及在上帝的伟力主导人类热情的时代里,无法超越的建筑高度。

  哈德逊河畔,移民者越聚越多,“美利坚”的概念开始在他们的头脑中成形,抬头仰望的专情逐渐被政治和金钱的野望分割,随着工业的滚滚浓烟不断从耸然林立的烟囱和穿梭不息的船只上头涌出,随着信仰的影响力被城市累积的财富夺走,纽约天际线的崇高早已不再唯一——自由女神像、伍尔沃思大楼、曼哈顿银行大厦(现特朗普大楼)、克莱斯勒大厦、帝国大厦。天际线的至高点成为了一个个数字,数字又揭示出建造这些摩天大楼的企业和银行暴涨的财富和影响力,以及究竟是什么人,或什么东西真正拥有了这座城市。

游民星空

  乌拉圭籍建筑师拉斐尔·维诺里在2015年创造完成的现纽约市第二高摩天楼——派克大街432号公寓让天际线的居住属性成为可能。人们似乎已经忘了新千年最初的那段时间里天际线背后堆积起来的乌云,或者波音飞机失控冲向世贸双塔的巨大轰鸣声。挑战和热望在一层层地向上攀升,不止建筑师、资本家、富人阶层,拥有非凡梦想的凡人都渴望从仰望纽约变为俯瞰这座光芒万丈的城市。1974年8月7日上午,法国特技艺人菲利普·帕蒂(Philippe Petit)在离地400多米的世贸双塔之间的空中完成了高空走钢丝的特技表演,举世哗然。六年之后,帕蒂如此回忆这段“云中行走”:“生活在悬崖之上才是生活的真谛,实现所有的革命:拒绝循规蹈矩,拒绝复制成功,拒绝重复自己,将每一天、每一年、每个想法都变成一个真正的挑战——唯其如此,才能让生活也在云中行走(to live your life on a tightrope)。”

游民星空

  约瑟夫·高登在电影《云中行走》(The Walk)中演绎了菲利普·帕蒂的传奇,而帕蒂本人用“Tightrope”这个意象,演绎的则是纽约不断挑高的天际之传奇本身。所有的纽约天际线追逐者都有各自对这传奇的演绎:在摄影师乔治·施泰因梅斯(George Steinmetz)的快门下,它是“纽约长空”(New York Air)。纽约土生土长的作家、记者彼得·汉弥尔(Pete Hamill)所写的,是“奇迹与愕然”(Wonder and Dismay)。铺开在整片大地上的这个巨型万花筒里有太多关于高度的词汇可以析出——哪怕冷门如Excelsior一词。这个被《守望先锋联赛》的纽约代表队选用作为队名的词包含着一种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如1893年在南非奥伦杰切割加工的那21块“爱克赛西奥”(Excelsior音译)钻石,也有一种纽约本身不断向空之领域进发的延伸力。正如菲利普·帕蒂的回忆:无限细分的挑战,永不重复的自我,在上帝被摩天高楼逼离纽约上空之后,这种同样抽象的事物,或许才是纽约居民抬头仰望的真正存在。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守望先锋专区

1 2 3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用手机访问
下载APP
appicon 下载
扫一扫,手机浏览
code
焦点推荐
精彩视频
热门攻略
热点资讯
热图欣赏